全民健身計畫來了!

發佈時間:2021-08-08 發佈者:發現澳門在線

8月3日,中國政府網發佈國務院近期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為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准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最新部署。



《計劃》指出,我國全民健身國家戰畧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准顯著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逐步增多,人民群眾通過健身促進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2%,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同時,全民健身區域發展不平衡、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等問題仍然存在。

《計劃》中明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人民群眾體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熱情進一步提高,各運動項目參與人數持續提升,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16名,帶動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

《計劃》提出了8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包括加大全民健身場地設施供給、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激發體育社會組織活力、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推動體育產業高品質發展、推進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營造全民健身社會氛圍等。《計畫》還圍繞目標任務的完成,從加强組織領導、壯大全民健身人才隊伍、加强全民健身安全保障、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體育產業的發展

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准的重要途徑,是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體育產業發展,2019年8月、9月國務院相繼發佈《體育强國建設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將體育產業發展成為更大、更活、更優的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推動體育產業高品質發展,不斷滿足體育消費需求。

我國體育產業總體水准已有大幅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與日俱增。2019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為29483億元,增加值為11248億元。從名義增長看,總產出比2018年增長10.9%,增加值增長11.6%,充分體現了體育產業具有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巨大潜能。

產業體系不斷健全。健身休閒、體育場館服務、競賽表演、體育教育、體育產品製造等業態發展迅速,體育傳媒與資訊服務等產業也在迅速崛起。產業主體也迅速新增。體育經濟依託有利於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紅利,實現了產業經濟的拓展,體育產業環境逐漸完善,社會興辦的運動健身、運動門診、體育教育與培訓、體育旅遊等各類機构迅速新增。

今年3月,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和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運動與健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共同編寫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20)》顯示,中國體育用品業增加值從2014年至2019年整體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尤其在2017年,首次突破3000億元,達到3265億元,同比增長14%。

今年發佈的《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20)》針對體育用品業市場發展分析表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各級賽事、健身活動、體育場館服務等都受到嚴重影響,幾乎全面關停,損失慘重。與此同時,居家體育用品市場需求卻迎來一波高潮,緊接著帶來了線上銷售管道的快速拓展。中國體育用品各品牌加上電商通路的組合形式得到諸多體育用品品牌的重視。

2020年普華永道發佈綜合來自全球及中國780比特體育行業領導者對行業發展的判斷的體育行業調查報告也指出,受新冠疫情的嚴重衝擊,將干擾增長預期,預計未來3至5年體育市場年增長率將放緩至3.3%,較去年8%的增長預測有所下降。

普華永道報告還列舉了10大最具增長潜力的體育項目,特別指出體育博彩業具有較大潜力,據推測,博彩類活動將成為體育行業未來3至5年收入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預計其年收入增長率為7.2%。

體育產業的困境與挑戰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尚處在初級階段,在體育經濟中的地位還未真正確立和發揮。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中仍存在產業政策亟待落實到位、市場機制與制度有待完善、產業鏈不够完善、市場主體活力不足、運動項目產業發展不充分、體育消費潜力尚未充分釋放、體育場地設施要素供給不足、體育產業人才數量較少和質量較低等問題。

體育立法方面也存在不足,山東大學體育法治研究中心薑世波最新研究指出,現行《體育法》存在權利彰顯不足、執行力弱、無法適應體育事業快速發展和各類體育融合發展的時代要求等。

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方面存在“大而不强”的問題,普遍產品附加值不高。所以,體育用品業的轉型陞級,向體育高端研發轉變迫在眉睫。市場認知度、轉型陞級、運營綜合以及體育用品標準化水准也應得到重視和提升。

收購兼併國際知名品牌,是國內體育用品品牌擴張的重要戰畧。晋江系品牌安踏算是一個範例,安踏較早就意識到市場的多元性,旗下多品牌矩陣已逐漸成熟完善。已成功成為國內營收規模和市值最大的品牌運動服飾企業,也被評為全球最具價值的品牌第25名,已連續四年成為Interbrand中國品牌榜唯一上榜運動品牌。今年6月,安踏也登上189元高點,市值突破5000億港元,一度超過爱迪达,成為僅次於耐克的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現時市值回歸至第三位,但依舊超過4900億港元,緊逼爱迪达。

反觀國外品牌,因受疫情影響,線下銷售受阻,線上轉型不足,不少海外品牌市場份額被國產運動品牌蠶食。2021年618資料顯示,爱迪达、耐克、彪馬在天猫旗艦店的銷量分別下滑32%、26%、14%,國產品牌如李寧、安踏、迪桑特分別實現164%、59%、165%的高增長,其中安踏旗下三個品牌銷售額平均超過50%。

浙商證券認為,從長遠來看,隨著國民健身意識的覺醒,以及中國綜合國力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持續提升,國產品牌將在全球運動品牌中更有話語權。從日益國際化的安踏到“國潮”的李寧再到近期呼籲大家“理性消費”的鴻星爾克事件也印證了這一點。

體育產業的未來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20)》指出在未來中國體育用品業將呈現出的不斷擴大的青少年和老年人體育用品市場需求與智能化體育用品快速興起的兩大發展趨勢和方向。

報告寫道,由於青少年作為未來消費的主流和中國人口老齡化行程的加速,其體育用品市場都具有巨大潜力。國有品牌的重點品類市場要抓住這兩大消費者,轉型陞級,努力打造品牌。

而以人工智慧、5G等為代表的“新基建”,一旦與中國體育用品業相融合發展——不僅會使傳統體育用品製造業產生“化學反應”,促使體育用品業迎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還會在體育產業結構逐步調整。

疫情之下,體育產業的傳統現場價值大打折扣,將迫使改變體育形式創新變革,數位化、電子競技等多元化業態將變革。

體育諸多細分賽道領域也將大有可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劉扶民此前從“十四五”體育產業發展方向提及了競賽表演產業、智慧體育產業、體育金融業、“體育+”(體醫養、體旅、體教)融合工程、體育消費等細分領域大有可為。

受該政策影響,今日體育概念股暴動,A股至少有24家與體育相關的上市公司,包括金陵體育,萊茵體育、信隆健康、英派斯、力盛賽車、共創草坪、三夫戶外、牧高笛、中體產業、舒華體育、大豐實業出現漲停。

全民健身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源泉與動力,因為人民群眾是體育產業的消費主體,也是體育市場的終端群體,通過强化體育文化來促進人們的體育參與,進而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是全民健康時代下體育經濟發展的根本路徑。可以預見,在新常態下,國家體育產業政策加大調整步伐,產業地位更加凸顯、產業目標更顯明確、產業任務更切實際、產業措施更為有力,我們看好體育的未來,是健康中國必由之路。

同時,新冠疫情不確定性對於體育產業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傳統體育服務產業受到嚴重衝擊,體育服飾類品牌線下產業中斷,當然危機也帶來機遇,社會羣衆的體育需求急劇增加,同時也反映了未來體育產業發展走向,其中啞鈴、拉力器、瑜伽墊等健身產品網絡線上銷量分別新增60%、109%和150%。

在疫情影響下如何合理把控體育產業革新,加速體育產業變革,利用國家政策指導、社會公眾身心需求,減緩疫情對體育產業的衝擊,是現時需要思考與應對的主要工作。

熱門話題更多>>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