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訂灣區生態保護規劃

發佈時間:2021-10-18 發佈者:發現澳門在綫

粵探討保護生物多樣性

粵港澳訂灣區生態保護規劃

《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近日在雲南昆明開幕,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全球關注焦點。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發佈,截至目前,廣東已建成一千三百六十一個自然保護地,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同時,廣東還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粵港澳三地正探討聯合制訂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加科學系統方案。


粵生物多樣性豐富

廣東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全省陸地面積約十七點九八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總長約四千一百一十四點四公里,全國最長;已建成一千三百六十一個自然保護地,數量位居全國首位。

廣東省是全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根據二○○四年公佈的首次國家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結果,廣東全省共有陸生脊椎野生動物七百七十四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一百八十八種;維管束植物七千七百多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的有五十五種;有記錄的魚類達一千二百多種。

廣東自然保護地眾多。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東省北部,總面積約五點八三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世界同緯度地區面積最大的綠洲,也是中國南方生物物種的發源地和集中地,在生物進化史具有特殊的地位。

得益於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有效,越來越多的珍稀鳥禽“愛上”廣東,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鳥種,今年全球同步調查到五千二百二十二隻,其中深圳灣發現三百三十六隻。


保存數據全國首位

廣東省的種質資源保存數據位於全國首位,是國內開展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時間最早、規模最大、涉及生物門類最多的省份,現已建成華南地區規模最大、最為系統的活體種質資源及標本庫。

目前,粵港澳三地正探討聯合制訂粵港澳大灣區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強化內地相關規劃與港澳相關規劃的融合與協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共同推進海灣整治和珠江三角洲水生態保護修復、加強海岸線保護與管控、保護和修復紅樹林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保護重要海洋生物繁育場等,促進大灣區人與海洋和諧共生。

同時,以海洋空間基礎信息平台為支撐,探討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監測、深入研究海洋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為粵港澳大灣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更加科學系統方案。


熱門話題更多>>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