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人均GDP16.1萬元領跑全國

發佈時間:2021-08-15 發佈者:發現澳門在線

大灣區經濟水準國內領先,圖為深圳。


灣區人均GDP 16.1萬元 領跑全國


据由廣州粵港澳大灣區(南沙)改革創新研究院等發佈《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2021)》(《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透露,二○年廣東人均GDP加上港澳,粵港澳大灣區整體人均GDP水平達16.1萬元,顯著高於長三角(10.5萬元)和京津冀(7.4萬元)的水平。


藍皮書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二○年大灣區整體GDP達11.59萬億元,高於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11.08萬億元的規模。

二○年大灣區經濟增速保持大致穩定,特別是廣東九個城市表現出較強韌性。廣州經濟總量首次超越香港,在大灣區經濟作用越發明顯,內需增長動力逐漸恢復,外貿形勢好於預期。

受開放型經濟特點影響,儘管大灣區面對比全國大部分地區更大的輸入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壓力,但整體表現出較強韌性,可見大灣區為廣東乃至全國經濟穩健增長發揮重要作用。


穗經濟總量首超港

從城市看,深圳(2.77萬億元)保持領先,廣州(2.52萬億元)首超香港(約2.41萬億元)。隨後依次是佛山(1.082萬億元)、東莞(9,650億元)、惠州(4,222億元)、江門(3201億元)、中山(3152億元)、肇慶(2312億元)、澳門(約1,678億元)。

從產業結構看,粵港澳大灣區三次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一產業佔比低,第二、三產業形成“雙支柱”特點。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由核心向外擴展,產業結構也出現梯度變化。位居核心區域的廣州、深圳、珠海三市第三產業佔比較高,佛山、中山與東莞三市作為緊鄰核心區的製造業基地,第二產業佔比進一步提升,在最外圍的惠州、江門與肇慶三市第一產業佔比顯著上升,是大灣區重要初次產品保障基地。


科技創新重要依靠

《藍皮書》分析稱,受疫情進程影響,預計大灣區二一年經濟將有所復甦,主要經濟指標將逐步回暖。廣東九城市全年增速仍保持中高速,香港與澳門經濟有望走出衰退,重煥生機。大灣區將充分發揮產業和區位優勢,率先探索有利於形成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增強暢通國內大循環和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功能,且要加快向全面數字化方向發展。

同時,科技創新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依靠。港澳兩地需要準確把握自身角色和定位,在大灣區框架下加速港澳地區再工業化進程,調整經濟結構,帶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編輯:韓衛紅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並刪除

熱門話題更多>>

微信公眾平臺